业务领域
同 心 关 爱 你 我 共 享
BUSINESS
国内降压药市场分析
符合国家GMP标准要求的中西药制剂生产车间、中药提取车间、药物研究院、天然植物化妆品生产基地、化妆品科学技术研究院等,配套设施齐全,可以充分满足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关键词:
国内降压药市场分析
所属分类:
文献资料
产品附件:

咨询热线:
国内降压药市场分析
图文详情
据全国几大主要类别抗高血压制剂药品产销量、重点城市样本医院抗高血压用药金额和OTC柜台零售额的报告,初步推算2003年全国抗高血压处方药与OTC药的市场份额为35亿元左右。
据2002年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的报道, 2001年全年医药品销售额为1176亿元,其中治疗用西药的纯销售额为714亿元,其中心血管和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的市场份额为14.72%,抗高血压药品占总额的5.44%,其中西药的销售额为38亿多元。
全国以京、沪、穗抗高血压用药量最大,占全国14个城市总和的近70%。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高血压用药量也名列前茅,年增长率平均为20%。北京用药结构代表着北方地区的特点,大部分生产厂家均选定北京为临床基地,该地区2002年销售量占全国14大城市降压药的45%。上海、广州相对表现平稳,维持在20%和12%左右。上海地区用药情况表明,从2000年至2001年降压药用量上升了28%,2002年回稳到7000万元左右;广州降压药使用较稳定,全年销售额维持在4600万元左右。近两年,全国主要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总金额基本稳定。用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联合颁布的最新高血压治疗指南,成年人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35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85毫米汞柱。1991年按照过去的标准(收缩压超过16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达到或超过95毫米汞柱),我国进行了高血压抽样普查,全国高血压患者超过1亿人,患病率为11.8%。如果按照1999年的新标准,可以推断我国的高血压患者有可能超过1亿五千万人。同时高血压病的特点是一次得病,终身用药,因此,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亦称高血压病,是指病因尚未明确,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独立疾病。约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是某些疾病的一部分表现。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血压愈高,寿命愈短,长期高血压会严重损害心、脑、肾等主要器官,甚至会危及生命。同时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冠状动脉硬化,出现冠心病、心绞痛,还可造成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造成肾功能的损害,表现为蛋白尿、多尿等,最终发生尿毒症。
一、降压药物的研究概况
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是以临床应用为基础,按临床使用降压药的情况看,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最好能具备以下特点。
1、能有效地降低血压,不产生耐药性;
2、不良反应极少,无严重影响健康的不良反应;
3、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4、不增加或甚至能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5、能逆转靶器官的损害;
6、服用方便,最好每日服一次,即能控制一天24小时的血压;
7、价格便宜。
因此国际、国内的研究大致有如下几个趋势:
▲缓释、控释技术尝试引入
为了尽快解决降压药物长期服用的特点,许多大的国际公司开始尝试将新的药物制剂技术引入该类药的使用,如阿斯特拉捷利康的血管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非洛地平(商品名波依定)制成缓释制剂,有效降低了每天的服药次数,自上市后迅速占领市场,1996年全球销售额为2.90亿美元,1997年为2.93亿美元,1998年为3.30亿美元,1999年为4.52亿美元,并在国内市场迅速打开局面。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缓释硝苯地平(商品名拜新同)均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复方制剂前景广阔
为了有效降低血压,临床上常联合应用几种降压药物治疗,其优点是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几种药物共同发挥作用,可减少各药的单剂量,减少每种药物的副作用,或使一些副作用互相抵消,使血压下降较为平稳。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高血压治疗方案 梯级数 降压药物
1级 噻嗪类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
2级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甲基多巴、可乐定、哌唑嗪或β受体阻滞剂+胼屈嗪
3级 加用血管扩张剂于上述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甲基多巴、可乐定或拉贝洛尔
4级 加用胍乙啶、米诺地尔、或以之取代血管扩张剂
国际上许多大的制药公司已开始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阿斯特拉公司的复方药物如非洛地平和美托洛尔复方制剂Logimax、非洛地平与雷米普利复方制剂Unimax;捷利康公司和阿斯特拉公司亦上市了数种复方制剂药物如阿替洛尔和噻嗪类利尿药物氯噻酮复方制剂Tenoretic、赖诺普利和利尿药物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Zestoretic等。国内市场北京降压0号系利血平、硫酸双胼苯哒嗪、利眠宁、氢氯噻嗪和氨苯喋啶的复方制剂亦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用部位确切的药物将得到长久发展
1995年默克公司上市了用于治疗高血压的第一个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因其具有药效强、作用时间长、耐受性好和干咳明显减少等优点,上市后发展异常迅速,是替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来高血压的良好选择。其它公司相继效仿,以洛沙坦结构为基础进行改造,分别推出自己的沙坦类药物,诺华公司的缬沙坦、赛诺菲-圣德拉堡和百时美施贵宝的伊贝沙坦、阿斯特拉捷利康的坎地沙坦、勃林格殷格翰的替咪沙坦。国内厂家也注意到这一发展趋势,正纷纷加大开发力度。
二、降压药国内市场分析
随着国内医疗体制的改革的深入,正在逐渐形成两大块市场,一个是OTC市场,另一个是医院临床用药市场。降压药属专业性极强的治疗药物,因此大部分企业均把其销售终端定位在医院市场,部分企业采取OTC市场和医院临床市场同时开发的策略。
1、国内OTC市场状况
从2001年上半年心血管用药的销售排序中我们看到高血压用药占有绝对的优势,其前9位心血管的治疗药物中有7个是抗高血压用药 打√的药品)。(详见表1)
表1 2001年上半年OTC药物市场前9位心血管用药排序

2、国内医院市场状况
通过对全国十四大城市医院前200名药物中降压药的分析,透析当前国内市场降压药的使用、结构和发展。1999年至2001年1~3季度降压药物呈现出上升态势,同时可以看出降压药的使用中,一线用药主要是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其次是β受体阻滞剂。外资、合资企业在城市医院降压药物中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美国辉瑞公司的洛活喜(氨氯地平)自1999年起一直稳居降压药第一名,其次美国诺华的洛汀新(苯那普利)、施贵宝的开博通(卡托普利)、阿斯特拉捷利康的波依定(非洛地平)均排在次位。而国内企业中哈药集团制药三厂的司乐平(拉西地平)曾在1999年和2000年进入排名,但2001年则可能被挤出排名,施贵宝的福辛普利则随后补入。(详见表2)
表2 全国十四大城市医院前降压药销售排序

全国十四个城市降压药以北京、上海和广州用药量最大,三地合计占全国十四个城市总和的近70%,三地相比,其中北京降压药所占份额最大,1999年占31%,2000年占37.27%,预计2001年将占到45%。上海和广州降压药相对升降较平稳,基本维持在20%和12%左右。说明我国的高血压患者有着地区分布特点,北京要明显高于南方。(详见表3)
表3 三地占全国十四大城市医院降压药销售比例

3、北京市降压药医院市场分析
北京市做为全国降压药使用最大的城市,其降压药的用药结构可以充分代表北方地区用药的特点,大部分降压药生产厂家均选定北京作为其临床推广的重点,统计北京市1999年至2001年1~3季度前200名降压药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北京市降压药中钙拮抗剂的销售额呈现下降趋势,所占北京市总销售额的比例也是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钙拮抗剂药物的价格低、疗效确切,几次全国性的降价都涉及到了此类药物,如尼莫地平,国产品每天的销售使用量不到1元钱,预计该类产品市场会维持在一个很大的销量上。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销售额呈现平稳趋势,占北京市总销售额的比率基本维持在35%左右。三个受体拮抗剂销售直线上升,所占比例快速增长。分别在2000年和2001年1~3季度进入前200名排序。(详见表4、表5)
表4 北京医院降压药结构分析

表5 北京医院降压药销售排序

4、上海市降压药医院市场分析
上海做为华东地区的代表城市,降压药的使用规格仅次于北京,但南方省份在饮食上偏于清淡,没有内陆省份摄入的盐量多,因此相对患病率要低,但是,南方省份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内陆,多数人工作、生活压力很大,使降压药也形成了一定的用药人群。我们通过对上海降压药的使用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上海降<
上一页
太阳成tyc122cc集团有限公司-吲达帕胺滴丸临床研究报告
咨询